这段时间,湖南的雨下得勤快。 湖南跟水,密不可分。 将湖南倒过来看,湘、资、沅、澧四水,好似参天大树的四个分支,流域面积占全省的96.7%。 四条河流的各级支流,深入山区、串起湖泊,配合长江和洞庭的吞吐、浇灌,滋养出鱼米之乡,孕育出湖湘文化。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在浅水区域自由奔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地处亚热带气候,湖南雨量充沛,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第六位。 三面环山的地形,将一湖四水藏纳于一省之中,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水患也是湖南最大的隐患。 历史上,湖南多次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能臣”的河道总督陈鹏年,曾在奏疏中写道:“洞庭之水盖巨浸汪洋,绵亘数百里,狂风恶浪,发作不常。” 仅2024年,“一湖四水”就发生11次编号洪水,局部时段雨强屡破历史极值。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汨罗江湿地。(彭宏伟 摄) 湖南,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忧。 怎么办?治! 湖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实现江河湖库全覆盖。 16名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示范带动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引领全民共治。 2024年,湖南新增“河小青”志愿者6万多名,开展净滩行动近1.6万场;全年建设3个国家幸福河湖,建成1757个县乡幸福河段。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道县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开展“河小青”环保志愿活动。(蒋克青 黄湘豪 摄影报道) 全省40个重点河湖断面生态流量稳定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浏阳河入选首批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湖南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动画面初步呈现。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湖南还面临着“水少”“水多”等诸多挑战。 先看“水少”。湖南虽然是“水窝子”,却因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频频“喊渴”,节水型社会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再看“水多”。湖南洪涝灾害多发,去年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 还有一些地方对压实河湖长制责任、抓好河湖管护思想有所懈怠,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污水处理效能还需提高,因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必须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在省总河长会议上,省委书记、省总河长沈晓明提出要坚持“四个统一”: 要坚持找准问题和抓实整改相统一; 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攻坚相统一; 要坚持抓“硬投资”和抓“软建设”相统一; 风景如画的株洲市清水塘城市公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长沙:绿水蓝天入画来。(资料图) 1月7日傍晚,华灯初上,一艘游船经过湘江橘子洲段。2024年,湘江长沙水上旅游客运量达74.88万人次,已成为市民和游客领略长沙“一江两岸”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