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课与乡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成为农创客胡光在绿水青山间探索未来教育产业的新路径。眼下,被湖州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令吸引的他,正将杭州的团队整体迁入乡村。
胡光的创业故事,是近年来湖州市众多青年人才返乡入乡、筑梦田园的缩影。自2019年启动培育万名农创客工程以来,全市已累计培育农创客8515名、创客团队900个。湖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根据测算,平均每名农创客带动18名农户增收。
年轻化、高学历是这支农创客队伍的鲜明标签。“90后”“00后”占比超五成,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为农业注入科技动能,让农村焕发全新活力。”湖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农创客的创业足迹已覆盖农业全产业链。他们的实践有效推动了人才、土地、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流动集聚,催生了一批亮眼成果:“90后”马燕超回乡创办3D打印工厂,生产的龙形3D打印产品成了全球爆款,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00后”陈思瑶将个性融入创业,其球鞋定制工作室单季度营收超200万元;“95后”费晨阳用数字技术革新传统鱼塘养殖,探索科技养鱼新路径……
农创客与乡村的这场“双向奔赴”,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湖州市出台《青年入乡发展“520”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拓展青年入乡渠道,构建涵盖创意农业、民宿、户外运动等业态的乡村产业体系。仅2024年,各级财政安排1.35亿元资金,重点扶持农创客孵化等项目。根据规划,到2027年,湖州市将培育现代“新农人”6万名以上,新增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1000个以上,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