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硒有慈利”举办首届年货节,引起全县人民广泛关注,整场活动线上线下交易额达1070万元。
2018年3月,“硒有慈利”举办产业精准扶贫暨杜仲王雄花开媒体采风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媒体齐聚慈利县江垭镇,杜仲系列产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
2018年6月,“硒有慈利”众创协会成立大会暨“硒有慈利”品牌标准及质量溯源系统建设启动大会在慈利县众创空间路演大厅举行。
2018年10月,“硒有慈利”品牌形象旗舰店暨慈利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2018年11月,“硒有慈利”建设恳谈暨招商推介会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业博览会现场成功举办。
作为湖南省四大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县之一,慈利县拥有富硒土壤面积261.43万亩,自2008年启动富硒产品开发以来,全县富硒产业已经涉及粮、油、果、茶、药、蔬、畜牧水产七大类,产业布局呈澧水以南丘陵山地、澧水河谷平原、澧水以北、西北部四大产区集中化发展。
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硒”
“Xi有”---- 原乡净地,天然稀有
慈利县是“湘西门户”,张家界的“东大门”,素有“金慈银澧”之称,是全国闻名的“杜仲之乡”、“温泉之乡”、“大鲵之乡”、“大理石之乡”、“中国最美休闲旅游度假名县”、“湖南省旅游强县”。辖25个乡镇,含7个土家族乡,总面积3492平方公里,总人口70.9万人。近年来,慈利县紧抓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开发等契机,大力实施“六县战略”,致力于打造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的建设格局、五个文明共进的发展新局、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局。
“Xi有”---- 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慈利县承东启西,是连接鄂、渝、川、黔的重要节点,西屏重庆经济圈,南接洞庭经济圈,北望武汉综合区,是长株潭综合实验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交汇的桥头堡。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航空方面,距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小时车程,距离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1小时车程;陆路方面,焦柳铁路连接南北,石长铁路横贯东西,长张高速贯穿全境;航运方面,距离常德市沅江新港1小时车程。
“慈利”---- 土俗淳慈,得物产利
据记载,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在慈利设白县,为慈利建县之始,秦统一六国后更名为慈姑县,汉朝时改为零阳县,隋开皇十八年,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而改称慈利县,建置至今已2500多年。慈利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以土家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8%。
“慈利”---- 人才荟萃,名家辈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肖克、袁任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开辟红色根据地,著名爱国将领孙开华、中华英豪杜心五、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经济学家卓炯等,都是慈利人民的杰出代表。
“养身”---- 农林水矿,资源丰富
慈利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农业资源方面,慈利县盛产稻谷、玉米、红薯、柑橘、油菜等农经作物,是全省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县、烤烟生产重点县、茶叶种植基地县,拥有洞溪“七姊妹”辣椒、“云雾王”茶叶、岩泊渡红薯粉丝、江垭银鱼、龙潭河翘板鱼等知名品牌;林业资源方面,全县森林覆盖率62.5%,林木总蓄积量479万平方米,杜仲种植面积15万亩;水利资源方面,慈利境内除澧水、溇水两大干流外,还有流域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溪河92条,年均水能理论蕴藏量67万千瓦;矿产资源方面,全县已开采煤、镍、钼、大理石等15种矿产资源,其中大理石工业含量达3亿立方米,虎皮黄、云黄玉等品种全国稀有。
“养身”---- 全域旅游,休闲乐园
在张家界市“三星拱月 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张家界东线旅游 —— 慈利县作为最耀眼的一星,拥有五雷山、大峡谷、龙王洞、万福温泉等4个AAAA级景区和24个精品景点。四十八寨、宜冲桥温泉、美丽南山、千岛龙潭、茶马古道等旅游热点备受青睐,红岩岭、黄花溪、甘溪沟、云朝山、星德山等15条户外旅游精品路线广受欢迎。一个“温泉之乡、道教圣地、休闲乐园”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养心”---- 投资热土,随心驰骋
2018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年后第一个大会就是召开慈利县财税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会议,鼓励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协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签约41个招商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52.25亿元,内资到位26.99亿元,外资到位3628万美元。共接待包括香港铜锣湾集团、国电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红星美凯龙、航天科工集团、大汉集团、宋城集团、协鑫集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10批次来慈考察的重大客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禾田居山谷文化体验园、红岩岭户外拓展欢乐园、万豪路上汽车酒店已投入运营,张家界冰雪世界、台湾风情小镇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慈利县正逐步成为“投资成本低、回报收益高”的理想投资热土。
慈利工业集中区
慈利工业集中区创建于2007年5月,2012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位于慈利县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6.42平方公里,是我县唯一工业发展平台。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引进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5家。
初步形成了聚集度高、层次丰富、特点鲜明的四大产业园,即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制衣制鞋、印刷包装为主导的轻工制造产业园,以民俗工艺、特产加工为主导的旅游商品产业园,以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硒有慈利产业园。
慈利县新城区
慈利县新城区位于溇澧二水汇合处的北岸,规划面积为7平方公里,包括太坪、北岗、金台、龙坪、南洋等十一个村(居委会),人口规模为7万人。新城区规划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利用特有的地形特点和地位优势,按“一带、二轴、三心、四片、五点”的生态城市布局,把城市水系、绿地与商贸、生态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绿在城中的空间格局。
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
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负责统筹江垭镇、三官寺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甘堰土家族乡等7个乡镇的旅游资源,对规划区内旅游产业实行统一管理,既负责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又承担招商合作、市场运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代理服务。规划控制区面积约3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0平方公里,涵盖7个乡镇39个村(居)委会和1个国有林场,规划区分为3大组团:南部阳和溪口组团、中部大峡谷组团、北部江垭组团。经济区发展定位“四区一中心”,即国际高端休闲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精准扶贫实验区、湖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张家界自助游服务中心,与永定城区和武陵源核心景区互补共生、错位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张家界旅游板块第三极”。